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以數字化驅動生產生活和治理方式變革,到2025年,數字文化建設躍上新臺階。廣州在推進文化數字化發展、深入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方面有基礎,也有潛力,可以將數字文化建設作為抓手,實現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數字化成廣州文化發展的催化劑
近年來,廣州涌現若干個千億級文化新業態產業集群,動漫游戲、數字出版、網絡視聽、電競、沉浸式交互等新業態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位于廣州天河的網易游戲,其出品的《夢幻西游》最高同時在線人數突破271萬,刷新國產網游的紀錄。三七互娛、時間網絡科技等新一代數字文化公司不斷涌現?!断惭蜓蚺c灰太狼》《超級飛俠》以及冰墩墩等“廣州創造”IP風靡全球。數字文化的魅力讓廣州這座千年商都和嶺南文化、廣府文化的中心地煥發出嶄新的魅力。
廣州數字文化產業規模已超千億元,以“數字文化”為代表的文化產業新業態成為文化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廣州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廣州市游戲動漫、新媒體娛樂、娛樂智能設備制造等16個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行業小類的規模以上企業有804家,同比增加81家;實現營業收入2189.21億元,同比增長5.3%,拉動全市文化產業增長2.3個百分點,為文化產業穩步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加強優質數字文化產品供給
現階段,廣州要推動5G、大數據、人工智能、超高清等數字技術在文化產業廣泛應用,加強“云看展”、線上演播、數字藝術、沉浸式體驗等新業態的優質數字文化產品供給,提升數字文化服務能力,打造若干綜合性數字文化展示平臺,建設嶺南文化大數據體系,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推出一批具有鮮明嶺南文化特色的數字文化精品。
例如,虛擬現實技術在廣州數字文化建設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虛擬現實高科技企業時間網絡科技把陳家祠“搬”到了AR世界,打造了美輪美奐的陳家祠數字體驗館。游客可360度翻轉文物,使用虛擬現實設備看100年前圖景,獲得“沉浸式”互動觀展新體驗。在長隆野生動物園、永慶坊等廣州知名文旅景點開拓數字文化全新應用場景的空間還很大。在智慧圖書館體系、公共文化云、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等建設領域,也大有文章可做。
廣州數字文化建設的有效路徑
廣州數字文化建設要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齊頭并進。具體說來:
一是實施精品化、高端化、新型化的產品供給戰略。在數字文化產品供給側實現精品化,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培育線上演播、網絡直播、沉浸式體驗等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以文化產業園區為依托,加強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設,高標準建設廣州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打造國內外知名的文化科技研發創新中心。大力發展文化新型業態,支持發展4K/8K電視、數字出版、動漫網游、數字娛樂、移動新媒體、網絡視聽、VR/AR等,打造領軍全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新業態集群。
二是明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產業變革戰略。以“文化+科技”,實現文化與科技的共生共促。在推動芯片、人工智能、5G移動網絡產業穩步發展的同時,前瞻布局云游戲、XR等前沿領域,以便在未來文化產業變革中搶占先機。廣州文化企業和研發機構要加強文化領域核心技術研發運用,對文化科技企業開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綠色化技術改造創新。對承擔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企業重點實驗室等平臺建設任務的,依照國家部委重要項目、省科技計劃項目組織管理規定予以支持。要更多運用數字孿生、實時渲染、多智能協同、人機交互等技術,開發更多應用場景,比如智慧城市、數字文保、影視創作、工業仿真等,釋放更大的科技力量和更為豐富的社會價值。
三是堅持國際化、品牌化、本土化的文化出海戰略。建設好天河區、番禺區國家文化出口基地,積極開展對外文化貿易,讓廣州的數字文化產品更多地走向世界,成為全球數字文化交流的重要參與者。走出國門的廣州游戲行業為代表的廣州數字文化產業依靠在移動游戲等領域的先發優勢,充分向全世界展現“高質量廣州文化”的研發能力、技術創新和優秀的文化IP,扮演著將中國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的“交流大使”角色。
以數字文化建設為抓手實現廣州文化高質量發展是努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高質量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的題中應有之義,也將為打造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城市范例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
(作者系廣東財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網絡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
(編輯: 吳嘉祺)